湖南
首页 头条 要闻 看湖南 政务 社会 市州 访谈 湘企 产经 教育 银行 房产 旅游 娱乐 健康 文艺 专题 炫闻 本网专稿

“我的渔歌万万千”——洞庭渔歌非遗传承人陈岳林的文化守望

2021年10月09日 09:21:29 来源: 湖南日报

  

  9月27日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洞庭渔歌”在岳阳楼景区展演。王静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欧阳林 尹萍

  【文化解说】

  洞庭渔歌

  洞庭渔歌,是历代洞庭湖流域渔民所唱歌谣的总称,由渔民口头创作,即兴演唱,以群体和家族的方式传承,是洞庭湖区传承历史最悠久、群众基础最广泛、区域影响力最深远的珍贵文化遗产。2006年,洞庭渔歌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洞庭渔歌成为岳阳市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也是全市传统音乐类别中唯一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守望故事】

  10月2日晚,古色古香的岳阳楼景区,在朦胧夜色与暖色灯光的映衬下,格外精致典雅。洞庭湖上,星月交辉,璀璨耀眼。

  “哟嗬——一件马甲与胸齐,半截裤子腰间系,两只粗手舵掌稳,一双大脚浪踏平。”忽然,一声声“洞庭号子”从湖上传来,浑厚激昂,豪迈悠长。是时,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笔下“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意境腾然而起。

  “洞庭号子是洞庭渔歌的一种。”洞庭渔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岳林说,“洞庭渔歌源于古代原始图腾的水泽文化现象,已经传唱千年。”

  拾起千年文化的碎片

  出生于1962年的陈岳林,打小在洞庭湖边长大,对浩瀚洞庭有着鱼水深情。他出身艺术世家,从小对乐曲就兴趣盎然,与洞庭渔歌意惹情牵、难舍难离。

  1981年,陈岳林从城陵矶花鼓戏剧团调到岳阳楼区原梅溪乡政府,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首次接触洞庭渔歌时,他感觉像发现了音乐殿堂的稀世珍宝,自此开始关注洞庭渔歌。

  一次,陈岳林在湖畔遇到一个渔民,便习惯性地向他了解洞庭渔歌。没想到,这位渔民居然张口就唱了一首。歌声感染了陈岳林,同时让他明白,洞庭渔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然而,随着艺术的多样化与现代捕鱼技术的发展,洞庭渔歌传唱者渐渐变少。陈岳林说:“年轻人会唱洞庭渔歌的越来越少了。随着老一辈人陆续离去,洞庭渔歌存在青黄不接乃至断代的危机。”

  于是,陈岳林开始对洞庭渔歌进行搜集整理,追根溯源。他说:“洞庭渔歌可追溯到隋唐时期。”

  老一辈渔民要么年纪大记忆模糊,要么难以为情羞于启齿,陈岳林的搜集整理之路艰难曲折。上天不负有心人,1992年,陈岳林调到渔民的聚集地——岳阳楼区原洞庭乡政府工作,这让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渔民。

  陈岳林在渔民中奔走,将千年遗留下来的文化“碎片”一点点捡拾、挖掘。经过30余年的努力,他收集整理出原生态渔歌曲谱、歌词近1000首。

  赓续传统文化的血脉

  过去,传统技艺是一门糊口的手艺。而今,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把精力放在需多年时间磨炼的一门技艺上,“人亡艺绝、人死歌绝”现象屡见不鲜。不过,洞庭渔歌的际遇却大不一样。

  “打只盘歌问(嘞)小先生,你知道什么(嘞)鱼儿过河抬头望?”“拨开那船儿穿梭往,祖祖辈辈闹洞庭(啰嗨)。”稚嫩悦耳的歌声,来自岳阳市岳阳楼区九华山小学洞庭渔歌合唱团的小演员,他们时常在课余时间表演渔歌,宣传保护环境、保护洞庭湖的环保理念。

  每周三下午,陈岳林都要去九华山小学教孩子们唱洞庭渔歌。该校师生几乎都会唱,他们每年进行几十场演出,成为传承洞庭渔歌的新生力量。九华山小学校长周锴说:“唱响洞庭渔歌,能让学生从小热爱美丽家乡,热爱传统文化。”

  在湖南理工学院课堂上,陈岳林多次给音乐系的学生上课。“陈老师来上课,教室里都挤满了人。”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柳青说,“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要培养懂得本民族本地区音乐的人才。洞庭渔歌是一种音乐文化的传承,腔调非常地道,很受学生喜欢。”

  不仅要让洞庭渔歌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工地,陈岳林还“传帮带”5个“嫡亲”徒弟。第一个徒弟便是自己的女儿陈纯。从小耳濡目染的陈纯,特意学了声乐专长,她从骨子里想把洞庭渔歌传承下来。

  国庆佳节,记者来到陈岳林家。陈岳林和妻子周春香对唱洞庭渔歌,好一幅琴瑟和弦的画面。陈纯则在一旁打着拍子。“老爸、老妈还有我,经常在家里对唱。所以我女儿,三四岁时便能唱很多首洞庭渔歌了。”陈纯笑着说,“洞庭渔歌的传承,后继有人了。”

  擦亮浩瀚洞庭的品牌

  自1885年开始,洞庭渔歌就开始建立传承谱系,到陈岳林这一代已经历100多年。陈岳林成为第六代传承人。这些年来,陈岳林一直心心念念,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古老韵律传递时代精神,实现“古歌新唱”。

  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的他,围绕洞庭渔歌新创剧目。《洞庭号子》《渔姑出嫁》《船工号子》……100多个根据时代审美的变迁及舞台表演的需要,在原生态渔歌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的剧目出炉。

  “政府很重视洞庭渔歌的保护、传承和发扬。现在,岳阳设立了4个传承基地,有3个洞庭渔歌传承艺术团专门排演洞庭渔歌节目。这些节目,很多都是陈岳林等一批音乐家创作出来的。”岳阳楼区文化馆馆长邹进文说,“这些节目,既保留了渔歌原生态的审美特征,又扩大了歌曲规模,拓展了叙事、抒情和表演的空间。”

  在洞庭街道办事处洞庭渔歌传承基地,洞庭渔歌的历史与发展资料琳琅满目,还有渔网、织网针、蓑衣、渔鼓筒等。演练大厅内,传来辨识度很高的洞庭渔歌声。原来,是洞庭艺术团的演员正在练习陈岳林的洞庭渔歌新作《特特歌》。洞庭街道党工委书记任鸿初说:“洞庭艺术团有近200人,每个星期都有成员过来排练。”

  让陈岳林欣慰的是,洞庭渔歌系列节目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大奖;岳阳市把洞庭渔歌作为岳阳楼、南湖等景区的特色融入旅游中,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一把芝麻撒上天,我的渔歌万万千,唱到北京南京打回转,站到岳阳楼上唱三年。”采访最后,陈岳林演唱了一首洞庭渔歌《我的渔歌万万千》。他一开口,那浓浓的渔歌韵味喷薄而出,让人不得不感叹:到了洞庭湖,若不听一听洞庭渔歌,就算是白来了。

  【专家寄语】

  让湖区人民的记忆和乡愁世代相传

  岳阳楼区文化馆馆长 邹进文

  洞庭渔歌是具有岳阳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歌,旋律丰富多彩,演唱内容涉及劳动、生活、爱情、送别、祭祀、弘道等,拥有独唱、齐唱、领和式齐唱、吹奏、对唱、歌舞、纯自然和声演唱、弹唱等8种表现形式,予人以开阔、淋漓的新鲜之感。对洞庭渔歌的保护和传承,就是为了让湖区人民的记忆和乡愁薪火相接、世代相传。

  保护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主要目的。洞庭渔歌承载着历史,见证社会变迁,是研究湖湘文化、促进旅游发展的宝贵文化资源,要科学规划,做到保护和利用并举,让洞庭渔歌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 邓梦菲 ]
01007033001000000000000001111256112793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