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五点左右,客户廖先生来到浦发银行长沙星沙支行办理开卡业务,并催促网点工作人员快点为其办理。
业务办理过程中,廖先生向工作人员出示了“某银行个人信用贷款-专用合同”,柜员张小华、罗旭很快就发现该贷款合同为伪造合同,意识到该客户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通过详细了解,廖先生通过微信与一名自称某银行个贷客户经理的魏某取得联系,魏某利用廖先生急需贷款资金周转的心理,诱骗廖先生签署了伪造的贷款合同,并要求廖先生按照合同“第十条”约定,将借款金额的30%即15000元存入其银行账户,然后通过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完成“信用资格”验证。
正当银行工作人员劝阻廖先生时,魏某通过微信打来电话,告知廖先生因其信用评分过低,需要立即存入15000元资金进行“验证”。支行运营主管谢珍珍以客户亲属的名义与魏某进行电话周旋,向魏某核实员工工号、单位地址等信息。但对方支支吾吾,有意回避,马上露出了马脚。
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协助客户报警处理,并将已泄露个人信息的银行卡进行挂失处理,避免资金损失。
在此,浦发银行提醒广大市民:银行的借款合同都是制式版本(不是案例中的两页纸),合同名称规范,条款内容完备且严谨,绝不不涉及贷款发放前要客户支付其他费用的事项。如果线上申请办理贷款业务,申请人一定要本人操作,不要将个人和银行卡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要相信支付贷款手续费的谎言。如果线下申请办理贷款业务,申请人可到银行网点咨询,网点会安排一名客户经理对接业务。如果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营销贷款业务,申请人一定要面核银行工作人员,去其所在网点核实身份的真实性。申请人对提出收款、收费等敏感要求的业务和人员都要高度警惕,可拨打银行客服电话予以核实。(赵书生 谢珍珍)
【纠错】
【责任编辑:邓梦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