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银行所有网点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的300多张图纸,都装在我的脑海了。”自1998年3月加入长沙银行,廖立坚就一直从事信息技术工作,一张张图纸见证了长沙银行信息系统由单机处理业务到通存通兑联网处理业务,再到基于数据的价值挖掘的质的飞跃。在别人眼里枯燥的IT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维护,他干得津津有味。
加入长沙银行之前,廖立坚在一家国有大行工作了12年。加入长沙银行后,随同领导四处考察学习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经验,廖立坚看到了机会和希望,“当时城商行IT技术落后于国有大行,柜台办理业务主要依靠手工记账和单机处理业务,长沙银行下决心上马综合业务系统。我们技术人员就有尽情发挥的舞台和空间。”
综合业务系统必须要在当年10月1日上线,“它能实现通存通兑、所有柜面业务的联网处理。这是长沙银行迈上信息技术快车的第一步。”
廖立坚负责长沙银行中心机房、长沙银行生产系统广域网系统建设。廖立坚回忆,参与这么重大的工程,自己紧张又兴奋,“从没做过这么大的项目,心里没底,但敢于向前冲。”毕竟,信任无价,机会难得。“半年时间,参加项目建设的团队成员从没休息过一天。”
最后上线时刻,16家支行56个网点的网络需要一个一个调试联网。一个周五的晚上,廖立坚很顺利地完成当天计划5个上线网点中4个网点的联网调试,但第五个网点的网络怎么也调不通。从晚上8点到次日6点,廖立坚拿着测试仪器和电信公司数据局的技术人员坐车一遍遍查勘线路。看到10多个小时还没解决问题,有人说放弃算了,廖立坚拒绝了,他坐下休息了会,冷静地分析整过调试过程的各种数据,终于在次日网点开门半个小时找到问题症结,确保当天计划内的5个网点全部上线成功。
综合系统如期上线,长沙银行迈进城商行信息技术的先进行列。“从那后,湖南银行系统的科技现场办公会,经常放在长行召开。那时作为长行人,脸上很光彩。”廖立坚幸运自己见证了一个辉煌时刻。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学习,不一定不能会把我们变成技术‘大神’;不学习,肯定会让我们被时代抛弃。”廖立坚相信勤于学习,至少会掌握用自己的视角认知这个技术世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