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4/ 26 17:01:23
来源:华声在线

2023湖南非遗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映系列活动启动

字体:

  4月25日上午,“用光影记录非遗,让世界看见湖湘”2023湖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映系列活动在湖南音乐厅启动。这是湖南首次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成果主题影像展映,是对2015年以来湖南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阶段性成果的综合体现。

  来自北京、云南、辽宁及湖南各市州的40多名国家级专家、学术专员、非遗保护工作者、非遗传承人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启动此次活动,为湖南非遗保护与传承助力。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教授、青年学生志愿者,以及几百名社会观众。

  “我们已完成六批次共66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项目,在国家已验收的43个项目中,有邵阳布袋戏的刘永安、湖南杖头木偶戏的谭奇书、湘剧的曾金贵等7项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项目。”湖南省文化馆党委书记、馆长、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叶伟平在欢迎辞中提到:“希望我们的记录成果能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看见。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能认识到湖南非遗的美好和珍贵”。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荣书琴充分肯定了湖南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映系列活动,她表示:“此次由湖南省文化馆主办的记录成果展映活动,是在全国省级平台首开先河,体现了湖南省相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显示了我们非遗工作者的开拓性,也能为我们国家开展对非遗传承人记录成果的传播与利用工作积累经验。”

  活动现场,首先展映的是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项目的综述片《湘剧-曾金贵》。影片展现了国家一级演员、湘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曾金贵老先生对湘剧的满腔热爱,湘剧大师的艺术人生也感染了现场观众。

  下午,国家记录工作示范项目——《一个人的剧团》全国首场点映在湖南音乐厅举行。这部历经67个月制作完成的纪录片,纪录的是木偶戏(邵阳布袋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安的故事,以及有着600年历史邵阳布袋戏的前世今生,影片完整展现了这位邵阳布袋戏大师孤独坚守家传手艺的艺术人生。

  77岁高龄的刘永安老先生亲临现场,为现场观众表演了他最擅长的剧目之一——《青龙山》。他刚劲豪放的唱腔,字正腔圆的说唱戏文,干净利落的鼓声,惟妙惟肖的木偶角色刻画,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纪录片导演吴晓丹在映后交流中讲到拍摄这个记录片的感想:“深入到燕窝岭后,我才能明白为何这么小众的技艺,能够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一个人完成生旦净末丑、吹拉弹唱耍,邵阳布袋戏集中体现了中国戏剧艺术的特色与内涵。”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南大学学生工作部、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湖南大学图书馆、共青团湖南师范大学委员会、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协办。

  活动主会场展映交流为期3天,后续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高校分会场,将有持续一个月的非遗纪录片展映。到访的专家将会与青年传承人、非遗保护工作者一道,分享记录工作经验,探讨非遗影像与技艺传承的更多议题,共同守护非遗。来自中南大学的学生观众谈及此次活动的观影感受时说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非遗在不断地在融合各个时代传承人的创造与智慧,值得我们年轻一代用心去守护。”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 】
阅读下一篇:
01007033001000000000000001111255112956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