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湖南湘西分行:金融活水润泽湘西“诗与远方”-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3/21 10:48:01
来源:新华网

农行湖南湘西分行:金融活水润泽湘西“诗与远方”

字体:

  初春时节,凤凰古城内游人络绎不绝。2025年春节期间,湘西迎来188.3万人次游客,凤凰古城、芙蓉镇、乾州古城等风景惊艳国内外游人。近三年来,农行湖南湘西分行深耕文旅产业,累计投放文旅贷款14.5亿元,涉旅贷款余额居全州金融机构前列,带动近10万农民就业。

“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芙蓉镇

  凤凰古城里,一家名字源于沈从文同名作品《雪晴集》的民宿“凤凰雪晴集·人文半山”获得了全国甲级民宿牌匾。随即,400万元“银担e贷”便转化为50余间庭院式精品房舍和崇文集书房。同样在凤凰古城银饰巷麻利明的作坊里,50万元“旅游e贷”帮助其购置了激光雕刻机,传统苗银与现代设计结合,产品畅销国内外。

  农行湘西分行行长刘杰表示,“过去传统信贷模式难以匹配文旅产业轻资产特性,必须用‘量身定制’打破僵局。”为此,该行找准文旅痛点,创新推出“银担e贷”“旅游e贷”等特色产品,助力51家文旅企业、350家涉旅商户发展旅游业,并通过“民宿+”业态带动周边3000多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截至3月初,该行“旅游e贷”已覆盖全州8大核心景区,累计放款1.2亿元,412家小微企业、商户焕发新生。

  为全力构建“全链条、全主体、全产品”服务体系,实现“文旅金融,系统内看湘西,湘西地区看农行”的格局,去年,该行与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此外,该行建立“文旅项目库”,对湘西北旅游集散中心、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建设等近60多个项目实行“名单制管理”,除配套信贷资金、利率优惠等政策,还通过金融手段助力景区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在芙蓉镇,该行创新“景区提质+集散中心+供应链”组合授信模式,4.6亿元综合授信,建立起湘西北旅游集散中心。

  目前,该行涉旅贷款余额突破16亿元,服务涉旅主体超1000余家。金融信贷服务实现全州5A、4A级景区100%覆盖,3A级景区70%覆盖。

  文旅振兴,基建先行,该行深谙此道。近年,该行累计投放55亿元支持20余个重点项目,涵盖交通动脉、水利枢纽、智慧景区等领域,打通湘西文旅“最后一公里”。

  在张花高速、凤吉高速、龙永高速等“旅游黄金通道”建设中,该行累计投放16.5亿元。同时,累计投放20亿元支持吉首G209绕城公路、吉首城区路网等项目。为缓解旅游旺季景区周边交通拥堵,该行发放2.7亿元贷款,为凤凰县四个接驳中心站、乡村游景点停车场建设等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在“数字基建”方面,该行全力布局“金融+文旅智慧场景”,推进“一村两站”建设,打造404个“百姓家门口的银行”。助力芙蓉门·湘西北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提质扩容,极大提高游客的体验度。此外,还积极参与智慧停车、智能公交等项目建设,通过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推动交通出行的智能化、高效化,为游客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旅行体验。

  以金融之力推动“产业融合”,该行让农业长出旅游“附加值”,助力山水资源转化为真金白银。

  凤凰县菖蒲塘村果农张秀霞夫妇在农行100万元“水果贷”“旅游e贷”组合支持下,事业风生水起。“以前主要靠卖水果,现在我们将产业园打造为观光园、水果深加工基地。即便在非采摘季节,游客也能在我们的基地亲眼见证蜂蜜柚子膏、猕猴桃果脯从原料选取到成品制作的整个流程,这种直观透明的体验方式,极大增强了游客的购买信心与食用安全感。”她身后的千亩猕猴桃与柚子观光基地,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000万元。

  如今,这种“产业+旅游”的融合模式已覆盖湘西州200余个乡村。保靖县黄金茶产区通过农行与政府合作签约实现土地流转、产销对接线上化,湘西州农旅融合项目已带动5.2万农户年均增收近1万元。(江洪渭 谭爱秀)

【纠错】 【责任编辑:蒋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