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怀化:山高水长出五溪-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5 09/16 08:56: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行走怀化:山高水长出五溪

字体:

  本报记者袁汝婷 刘芳洲 程济安

  群山莽莽,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如两条巨龙交颈,大山隆起的脊背之间,嵌着一颗“城市明珠”。

  沅水汤汤,一路向北奔向洞庭,数条支流如大地的经络在这座城蜿蜒,它因此得名“五溪之地”。

  这座城,以山的坚毅书写绝境抗争,以水的包容吐纳文明风华,以路的旷达联通四海天下——它是湖南怀化。

  行走怀化,是走在千年古道的石板路上,走在青山见证的历史现场,走在文人行吟的江河岸边,走在连接世界的国际陆港……时光的经纬,织出一幅古今交融的山河长卷。

  山的骨骼:绝境生韧,风骨存千年

  有山的城市,便有了坚挺的脊梁。

  怀化沅陵县,在酉水与酉溪交汇的河岸边驻足远望,二酉山如书页舒展,山壁上朱红的名字十分醒目:中华书山。

  当地传颂着一个故事:相传,2000余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朝廷博士官伏胜冒死将1000多卷竹简运出咸阳,水陆舟车,日夜南奔,抵达古辰州(今怀化),藏于“鸟飞不渡、兽不敢临”的二酉山溶洞中,直至秦亡汉兴,才将珍贵的典籍归献汉朝,以传后世。“书通二酉”的典故由此而来。

  从山脚拾级而上,就见山洞口有“古藏书处”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由清光绪年间湖南督学使者、后曾任京师大学堂首任总监督的张亨嘉所题。

  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学者如张亨嘉一样来寻访。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在此留下五言诗《咏伏生》,宋朝诗人黄庭坚也曾在《朝拜二酉山》中写道:“巴山楚水五溪蛮,二酉波横绕龙蟠。古洞寻书探奇字,思怀空吟三千年。”

  沅陵县博物馆原馆长陈勇说,“二酉藏书”的故事尽管没有文物实证,却依然代代相传,被写进了古籍、诗词和地方志,是有深层文化原因的。“在文脉承续濒临危难时,这座山不仅藏住了竹简,更守住了一个民族对文明的敬畏。”

  从二酉山一路向西南,车行200余公里,就到了怀化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飞山。在这里,山的脊梁,撑起一个关于忠诚的故事——

  五代时期,乱世纷争,“十峒首领”杨再思以非凡智慧和军事才能,据飞山为中心保境安民,带领形成“飞山蛮”。他坚决反对藩镇割据,沿用唐昭宗年号,为表忠诚还将地区更名“诚州”。《直隶靖州志》记载:“五代之乱,天下多遭涂炭,独诚州兵民屯聚,商贾出入,境内之民,焕然改色,有礼乐文物之盛,皆因杨氏之功”。

  杨再思被历朝树为护国安邦、维护一统的楷模。北宋年间,朝廷赐建“杨再思庙”于飞山主峰,又称飞山庙。南宋诗人陆游游览至此,题联赞道:“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日月;开辟王化路,宣仁布义壮山河。”

  “飞山的风骨,是坚定维护华夏一统的忠诚。”靖州县文联原主席、飞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谢克全说,如今,每逢农历六月十八,湘黔桂边界苗、侗、瑶、汉等各族群众仍会相聚靖州赶“飞山庙会”,缅怀先贤。

  从飞山出发,再往西南行40余公里,就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罗蒙山下的恭城书院。1934年冬天,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地方,历史在惊心动魄间转了一个身。

  彼时,中央红军付出重大牺牲渡过湘江后,来到通道县,部队已从江西出发时的8.6万人减员至3万余人,而蒋介石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张网以待。

  形势危急,红军向何处去?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此召开会议,会上,李德坚持要红军按原定的战略方针,立即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却根据敌情变化,实事求是、据理力争,提出红军应当避实就虚,西进贵州,在川黔边创建新根据地。

  毛泽东的主张得到了与会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当晚,中革军委发出“万万火急”电令,中央红军由此改变行军路线,转向贵州。

  “通道转兵”,一次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多年后,人们在回望长征时,把它称作“伟大转折的开端”。

  如今,恭城书院已建成了通道转兵纪念馆,墙上书写着几行字: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独立自主,敢于担当。

  青山不语,见证一支坚韧的队伍,如何从绝境中辟出生路。通道转兵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郑湘说,近年来,络绎不绝的人们来此瞻仰,每年接待游客都超过100万人次。“读懂长征,开启新征,只要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爬不上的坡。”

  从雪峰山脉出发,向着武陵山脉行进100余公里,就到了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

  1945年4月至6月,已是强弩之末的侵华日军集结兵力,发动了一场以攻占芷江、打开大西南通道进而威逼重庆为目的的大规模进攻。中日双方在雪峰山展开会战,两军参战总兵力达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以日军溃败告终。

  胜利的曙光,从莽莽峰峦升起。同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芷江向中国军民投降,并献交了在华兵力部署概要图,在记载着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上签字。

  中国的历史,在这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怀化市志》执行总纂苗建辉看来,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像两道坚实的屏障,既护佑了一方土地的安宁,也锤炼了这座城市“打不倒、压不垮”的硬气。

    “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每一座山,都见证着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的坚韧、忠诚、担当与不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说。

  水的灵魂:兼容并蓄,文明出五溪

  于城市而言,河流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明的脐带。在怀化,这条河是沅江。

  它源于贵州,纵贯怀化,渠水、巫水、㵲水、辰水、酉水等数条支流形成了密如叶脉的“五溪水系”。考古研究表明,距今30万年前,五溪流域就有远古人类繁衍生息。

  一条江,串起千年光阴,哺育文明生长——

  沅江北岸,一方台地名为“高庙”。考古发掘证明,早在78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产生活。厚达7米的螺壳堆积构成了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考古工作者从中解码了远古生活,傍水而生的先民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这里还发现了大型祭祀场所,出土了绘有凤鸟纹、獠牙兽面纹、八角星纹等复杂纹饰的白陶残器。丰富的图像和纹路艺法,勾勒出远古先民从物质充足到精神超越的演进。“高庙文化中所诞生的第一次史前艺术浪潮,是追溯中华文明根脉的重要实证。”高庙遗址保护利用中心副主任向薪霖说。

  步入高庙遗址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星灿题写的评语:“高庙文化,长江流域文明之光”。馆里陈列着考古工作者在距今7400年前文化层中发现的碳化稻谷粒,意味着当时此地的人类已开始食用稻米。

  江水,浇灌出远古先民“饭稻羹鱼”的生机,更孕育出稻作文明传承的力量。数千年后,沅江南岸,与高庙隔江相望的地方发生了奇妙的偶然——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在志愿表上填写愿去长江流域的省份工作,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8年后,他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萌发了科研灵感。1966年,他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成为杂交水稻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

  在安江农校,袁隆平工作生活了37年。2008年,他为学校题写了“杂交水稻发源地”字样。

  如今,步入安江农校纪念园,迎面可见巍然屹立的红色校训碑,上面刻着朴素的理想:“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近年来,不少有志于农业科研的年轻人来此瞻仰。生机盎然的试验田里,仿佛仍能看见60余年前袁隆平年轻的身影。

  告别安江农校,溯沅江而上,在与㵲水交汇的地方,黔阳古城已矗立了2200多年。

  徜徉古城里,会被风情独特的建筑吸引:侗族特色窨子屋、苗族风情吊脚楼、汉族传统形制的斗拱与封火墙……洪江市委党校副教授朱明霞说,㵲水被认为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汇的河道走廊,古城建筑则是交融的写照。

  文化之包容,也如江水流淌进古诗里。公元748年,王昌龄赴任龙标(今属洪江市)县尉,在黔阳古城一带度过八年,留下多首“宦楚诗”。在《送柴侍御》中,他写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句诗,而今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华文化注脚。在朱明霞等学者看来,诗句里的豁达、共情、共生,正是这方土地的精神基因。

  怀化,是湖南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汉族、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等49个民族居住于此,少数民族人口有21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42%。2024年,怀化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如今,汉服、黔阳竹艺、辰河棕编、十里窑侗黑陶等不同民族特色的非遗,共同塑造着黔阳古城多元丰富的文旅业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从黔阳古城出发,顺沅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与巫水交汇处。两水相汇,必有良港——千年之前,被誉为活版“清明上河图”的洪江古商城,就从这里生长起来。

  沅水进洞庭、连长江,有显著的航运优势。《洪江市志》载,宋熙宁八年,当地发展成颇具规模的集市,朝廷将其设置为“洪江铺”。

  明清时期,这里成为大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产自滇、黔、桂等周边地区的木材、药材、朱砂等集聚。极盛之时,全国18省24个州府80多个县市在此设立商业会馆,洪江古商城因而有了“西南大都会”美称。

  如今,漫步古城,仍能见到完整保留的380余栋古建筑,构成了“七冲八巷九条街”格局。苏州会馆、江西会馆、厘金局、朱志大油号、盛丰钱庄、杨义斋木行等鳞次栉比,映照当年的商贸盛景。

  走进陈荣信商行,窨子屋斑驳的墙壁上是郑板桥所题“吃亏是福”楹联,下方注解“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

  苏州会馆里,陈列着张书、杨竹秋等洪商的生平事迹,他们秉持着“天下钱天下人赚”等商道,抱团发展。民间有谚:“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这既是洪商创业的精神写照,也是洪江经商环境的鲜活证明。

  沅水流域民族文化博物馆馆长、怀化学院教授李晓明说,千百年来,洪江古商城滨水而建、因水而兴,而它开放包容的商道文化也注入了“水的灵魂”——利万物而不争,纳八方而共赢。

  走出洪江古商城,又见波光粼粼。江河日夜奔流,滋养了一座城兼容并蓄、生生不息的文脉之魂。

  90余年前,沈从文在沅江行船途中给妻子写信:“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五溪之地,文明交融承续,汇入一条跨越数千年的精神长河。

 路的襟怀:通衢天下,志向越山海

  路,是大地的掌纹,也是城市的脉搏。

  怀化被称为“全楚咽喉、滇黔门户”。五溪之地,曾是秦楚争霸的核心战场,也见证了中原王朝经略西南的历史进程。因地处交通要塞,这里的路,自古便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怀化辰溪县,距县城约20公里的县域“北大门”,是一座古驿站。它叫“船溪驿”,自元代设驿,到清末裁撤,历经七百年风雨沧桑。

  一驿一星辰,一程一春秋。如今,漫步在古驿道,青石板路的辙痕蹄印依稀可辨,驻足屏息,仿佛仍能听见古道西风中驿马的嘶鸣。眼前一座古老的风雨桥,或曾有无数南来北往的旅客走过。至今,船溪驿仍保留着驿馆、上马石下马石、古井古楼等历史遗存。

  船溪驿,是京昆驿道怀化段的重要站点。作为古代四大官道之一,京昆驿道在怀化约有580里,设辰龙关、界亭驿、中方驿、沅水驿、晃州驿等多站,是当时翻山越岭通往外界的主要陆上通道。

  这条古道的繁华,从一组数据可见一斑:怀化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志勇的研究表明,鼎盛时期,船溪驿的驿馆、会客堂、客房、屯兵楼、拴马场、茶楼等各类建筑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仅屯兵楼就可驻军12000多人。

  长期研究地方文化的辰溪县政协原副主席雷小平介绍,京昆驿道怀化段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线段,“湖广的茶叶就是从这里入四川、到陕甘,然后经河西走廊,运往莫斯科”。

  如今,乘着怀化市承办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当地将京昆驿道怀化段规划设计为自驾游的文旅深度体验之路,希望将其打造成体验中国古驿道活态文化的窗口。

  烈日当空,船溪驿古建筑修缮进行得如火如荼。行走其间的雷小平说,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让古驿道焕新,是为了“记得来时的路,看到希望的光”。

  从船溪驿出发,车行约1小时,就到了已有些年头的辰溪站。许多年前,为修建湘黔铁路,民兵们曾在这里生生劈开了石山。

  地处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过渡带的怀化,自古被称为“西南锁钥”。这样的地方路网是否通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都至关重要。

  上世纪60年代,怀化成为三线建设计划中的重要城市。1970年,“湘黔枝柳铁路会战总指挥部”进驻怀化,数十万人就扛着锄头、背着行囊,在崇山峻岭间扎下了根。

  建设工人们回忆,修建雪峰山隧道时,积水没过膝盖,站在冰冷的水里凿岩,钢钎砸下去,火花溅在脸上……2500多米长的隧道,是一寸寸“啃”出来的。

  据统计,两路建设中,共有795人牺牲、1890人负伤致残。1972年10月,湘黔铁路湖南段全线贯通;1978年12月,枝柳铁路建成通车,两条铁路干线在怀化的榆树湾交会。

  无数建设者,用青春与热血凿出两条路,也凿出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出口。

  1992年,怀化的电气化铁路通车;1997年,怀化到省会长沙的火车车程从20小时缩短为12小时,2007年又缩短为5小时;2014年,怀化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到长沙仅1.5小时,到上海仅5.5小时;怀化西编组站,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

  “火车拖来的城市”,成为怀化的新别称。铁轨铺到哪里,城市就长到哪里,路通了,人聚了,一座城向前奔跑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2018年6月29日,怀化至白俄罗斯明斯克的中欧班列鸣笛出发,怀化逐步成长为一座国际铁路枢纽城市;2019年,怀化被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成为连接重庆、柳州、北部湾的重要节点……

  开放的襟怀越来越宽,曾经的“西南锁钥”之城,将跨越山海的志向化作了现实——

  2021年9月,怀化国际陆港建设正式启动。怀化,成为了湖南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

  走在怀化国际陆港的货场内,龙门吊起降不停,稳稳地抓取集装箱,精准无误地放置到中老班列上。运转货车川流不息,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各个作业区。“这里,每一个集装箱都连通着世界。”集拼箱中心装卸作业人员佘勇说。

  今年上半年,怀化国际陆港累计开行班列601列,同比增长31%,进出口总值76.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目前,怀化国际陆港已开拓北部湾铁海联运及中老、中越等7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国际货运网络已覆盖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158个港口、站点。一条条钢铁铸就的坚实纽带,将怀化与世界紧密相连。

  紧邻着怀化市博物馆新馆,是怀化老西货场,它伴随湘黔铁路的全线通车而启用,本地老人习惯叫它“老仓库”。即将于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举办期间开展的“轨通天下——铁路交通和怀化城市发展主题展”,特意将展区设在了这里。

  在展区穿行,参观者会看到绿皮火车、泛黄的货场运单、老旧的运维工具……这个已实现跨境货物30小时通江达海的城市,以这样的方式铭记来时路。

  铁轨会生锈,但通衢天下的心永远跃动;建设者会老去,但有志向的城市永远年轻!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