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台废旧拖拉机用的磁电机而引发兴趣,凭着家国情怀、为教使命和科研韧性,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守道投身电气工程领域教学科研28载。因“国家需要”而矢志不移,“把学生放到第一位”而桃李芬芳,“科研无止境”而向难勇攀。新华网专访了黄守道教授,讲述为师为学为事之道。
1995年,我从湖南电机厂来到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任教,主要从事的是电
气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当时,我们的电机行业相对比较落后, 我认为要把这个行业搞上去,首先要有人才;要有人才,就需要有这个领域的教育;要有教育,需要一批从事这个领域的教育科技工作者。所以, 我的初心就是要当好一名电机领域的教学科技工作者。从那时起,我长期从事以电机为主的科研和教学,支撑我的动力是“国家需要”的使命感。 电机是工业的“心脏”,它在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能源领域等有广泛的应用。我研制过塔吊电机、水泵电机、风力发电机、特种车辆驱动电机等 多种类型的电机,期间“国家需要”是我首要考虑的因素。在学生的培养上,本科生年龄比较小,对待他们要像父母一样,向他们讲授一些专业基 础知识;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我会和他们以朋友的方式交流,以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工作。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专业领域,我带领团队制定了专 属培养手册,尤其注重三个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一是注重提升学生对于科研、专业的兴趣。对于本科生,我经常会指导他们参加课外的竞赛 活动,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对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我和他们充分讨论专业领域的热点、关键性问题,让他们找准自己的兴趣领域,快乐地 学习、快乐地研究、快乐地工作、快乐地出成果。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围绕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把学生的品德品性培养好。三 是注重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韧劲,在学习科研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要不怕跌倒、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在失败中寻找经验教 训,振作起来、继续前行。作为高校的老师,既要从事教学育人工作,又要从事科研工作,我们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作为老师,要把学生放到第一位、把教书育人放到第一位。基于科研项目中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我带领团队编写了5 部教材、著作,把所讲授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团队研究方向结合起来,把最新的技术进展引入课堂,通过科研反哺教学, 促进科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从科研、实践当中来培养学生,让学生在科研和实践中学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开发。在 教学科研中,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始终保持一是持之以恒,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持下去, 只有坚持才能不断进步;二是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取得发展;三是协同努力,树立团队意识、开展团队协作,做成大的 科研、产出大的成果、解决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