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6%,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松 苏晓洲 周楠 白田田
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观众在观看北斗系统组网模型(2023 年 10 月 26 日摄)陈思汗摄 / 本刊
10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83家企业参加峰会成果展,单北斗和优先北斗定位展品约70项,手机导航、共享两轮车、无人驾驶清扫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现场感受了北斗“黑科技”的无穷魅力。
目前,北斗系统已实现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为全球230余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亿用户提供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6%,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农林牧渔等多个行业,加速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用于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
湖南是北斗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创新应用的示范区,具有发展北斗产业的独特优势。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说,湖南正全面拓展北斗应用领域和规模,力争用三年时间将产业规模提升到1000亿元左右。
北斗赋能效果渐深入
“前方路口红灯倒计时37秒”“红灯即将变绿”……细心的驾乘者会发现,打开高德地图App导航时,一个“红绿灯倒计时”的功能让人顿觉新奇。这正是借助“互联网+地图+信控”等技术,利用“北斗高精”一体化精准定位导航技术实现的一项应用突破。
在成果展展馆,高德地图展台工作人员熊振宇向本刊记者介绍,近年来,高德地图陆续上线了车道级导航、红绿灯倒计时、盲区会车预警等创新服务,助推这一国产高精尖科技在民用出行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
现实中,不少人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认识,还停留在“定位”和“导航”上。其实,“远在天边”的北斗,正在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方面,助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北斗应用与5G、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形成深度融合态势,不断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精细化管理能力和安全可控能力。
“北斗开拓规模应用的第一个重点是给其他技术,如信息、网络、能源、资源、环境、交通等赋以精准时空位置感知认知能力,使这些领域提升到智能化管理控制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表示。
例如,凭借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等技术优势,北斗系统可帮助提前预判各类地质动态,将险情掐灭在摇篮中。
湖南中勘北斗研究院专注北斗与遥感技术融合创新,主要产品应用于安全监测预警领域。记者在其展台上看到各种定位终端、监测器、传感器及摄像头等,这些设备加上天上的北斗、地上的计算机,就能组成一张精密的监测网。
今年7月,湖南省浏阳市一个村庄突降暴雨,造成该村一户居民住房倒塌。浏阳市自然资源局依托湖南中勘北斗研究院打造的监测预警系统收到预警,在房屋出险前转移了屋内两名居民,避免了人员伤亡。
“矿山、森林、水库等场景,应急减灾已成为北斗应用最典型、最突出的领域之一。”湖南中勘北斗研究院总经理谢江岸说。
《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重点营运车辆监管北斗应用率100%,利用北斗监督司机的安全合规驾驶,大幅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国内17个省份超过22000处地灾隐患点安装了低价格、低能耗的北斗滑坡预警仪,实现“人防﹢技防”,提升灾害预警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监测技术已支撑了全国150个燃气公司检测70余万公里燃气管线,可显著降低燃气管网安全运营风险。
另一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北斗应用结合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拓展了北斗时空信息和位置服务在车路协同、无人配送、智能交通一体化、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有力支撑了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农业、电力、燃气、石油石化等行业领域为例,北斗提供的时空信息已深入最基层的业务环节,推广应用北斗设备规模累计已经达到千万量级。
目前,湖南省正抢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契机,大力支持车载组合导航产业发展,深化北斗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力争到2025年,智能驾驶前装市场占有率达40%左右。”湖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黄东红说。
来自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湖南省北斗产业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2022年,湖南省北斗产业产值约380亿元,年均增速超25%,约占全国北斗产业规模的7.6%,北斗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加快产业布局抢先机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开通服务,一些地方多措并举,加快产业布局,北斗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支撑体系。
湖南集聚了国内北斗产业80%以上核心技术资源,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和60多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打造了全国首个北斗开放实验室、首个高精度导航定位精准服务平台。国防科技大学北斗领域60余项专利技术得到成体系转化,卫星载荷、芯片模组、仿真测试等核心技术持续迭代。2022年湖南北斗领域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达597件。
作为湖南北斗产业承载主力之一,株洲创建了北斗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构建专项债、银行项目贷、产业基金等多元资金支撑体系。同时制定了“北斗产业人才1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北斗产业创新要素集聚。
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易湘东介绍,目前株洲正在打造“1+2+3+N”的体系,也就是成立一个北斗信息技术研究院,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应用孵化创新中心这两个中心,建设芯片、生产制造基地,北斗产品测试基地,北斗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实施7个产业化示范亮点工程。
二是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围绕延链强链,打造卫星整星及关键系统研制高地、加快卫星地面综合设施研发及应用、推进基础产品与应用服务集群发展。
位于长株潭融城核心的株洲经开区的株洲北斗产业园,立足株洲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技术创新实力,大力发展商业卫星装备制造业及相关检测产业。
“力争通过5年时间,卫星制造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北斗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元、全产业链总规模达500亿元,打造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综合示范区。”株洲北斗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湖南出台促进北斗规模应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北斗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国家(长沙)北斗专业特色示范园、株洲北斗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孵化了一批“专精特新”北斗领域高科技企业。截至目前,湖南北斗产业基本构建覆盖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的全产业链。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刘铁兵介绍,目前湖南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北斗位置服务的融合应用,更多新场景、新生态、新经济,将会不断出现,以北斗应用为基础的千亿产业集群正在凝聚强大的动力。
“三超、三实现”后如何跨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政策法规研究中心顾问李小历说,北斗系统超预期、超速度、超标准圆满完成工程建设各项任务,实现了卫星导航从区域系统有重点保障向全球系统高水平保障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由分散弱小、严重依赖国外产品向快速壮大、占据市场重要地位的根本转变。
对于北斗应用的技术发展趋势,刘经南说,未来将采用标准化解决方案,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以满足用户最大共性需求。进一步提升卫星导航能力,实现更高精度定位能力以及全球完好性服务;融合各项技术与系统、借力科技革命,为未来智能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展望下一步,业内人士认为,还须有更多支持举措助推北斗规模化应用,使其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首先,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基于北斗应用需求和产业基础条件,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龙头企业带动牵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结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新信号体制、新服务功能,以创新应用带动技术突破,统筹开展北斗产业相关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创新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北斗技术创新也是如此,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刘铁兵说。
“下一步须坚持开拓创新,推动北斗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深度融入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基建、新领域,培育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伍浩说。
其次,构建融合应用体系。构建基于北斗的综合时空信息业务管理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实现北斗与各类应用的深度有机融合。
湖南中电星河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智轶认为,目前传统的成果转化机制已不适用于规模化应用,需要探索一种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相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政府、高校、企业联合推动北斗规模应用。
“完善的应用发展体制机制至关重要。”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向为说,建立科学、高效的卫星导航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服务、产业发展管理协调机制,可进一步聚焦龙头企业、聚焦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北斗的深度应用和规模应用,推进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互联网、遥感等技术的一些融合性应用,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多位专家及企业界人士建议,强化北斗战略科技力量,还须在北斗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如湖南省加快布局建设导航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创新人才高地。以北斗重大工程任务为牵引,整合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优势力量,汇聚一批导航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杰出青年人才。既“筑巢引凤”,也“引凤筑巢”,实行更加积极、到位、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参与采写记者:郁葱 刘芳洲 刘佑民)
(《瞭望》2023年第4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