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村子重“化妆”,村民不买账-新华网
新华网 > 新闻 > 正文
2023 07/22 18:15:37
来源:新华网

半月谈丨村子重“化妆”,村民不买账

字体:

  村子重“化妆”,村民不买账

  半月谈记者 万志云 柳王敏 周闻韬 施钱贵 邵鲁文

  近年来,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众多美丽乡村让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地区把乡村建设狭隘理解为“造景”,甚至热衷“堆盆景”,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当地农业生态产生破坏。这种虚而不实的乡村“造景”风显然不能得到群众认可。

  占用耕地造景,涂墙只涂一面

  半月谈记者在中西部多地调研了解到,有的农村地区在地方财政支持下,打着建设“和美乡村”旗号大兴土木,建设“面子工程”,甚至不惜侵占耕地。

  在西南地区某乡村旅游大县,一些村庄为建设旅游项目,将沿路、临房一些地块进行修葺美化,打造各类小景观。该县一位村民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家旁边的景观水池原来是耕地,后来流转给村里修建了景观,每年拿一点土地流转费,“前不久听说又要恢复耕地,但水池下面都做了硬化,怎么好恢复?”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67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侵占耕地造景的占到13个。半月谈记者注意到,部分违法违规案例还存在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

  乱占耕地违规造景

  在西南一山区乡村,半月谈记者看到一座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广场,这一广场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题,广场四周建有徽派建筑造型的小景,与当地民居特点并不相符。周边民房外墙也被改造为黑白两色,而沥青铺设的广场秃无一物。当地村民说:“除了政府开展活动偶尔用一下,广场大部分时间都闲置着,显得光秃秃的。”有村民认为,黑白色调的广场在村里显得突兀,既不美观也不实用。

  一些农村地区热衷于为建筑“涂脂抹粉”。半月谈记者在西南一山区乡村走访时,当地正为沿路建筑物集体“化妆”,外墙被统一涂上朱红色和白色。路边一个养猪场也被要求与民宅保持一致。当地村干部说,村里正在建设集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产业等业态于一体的万亩梯田项目,由县里统一拨款打造,涂外墙正是其中一个环节。然而,当地村民反映,涂刷工程只涂了沿路一面。

  “盆景”为何难成风景

  乡村建设不是搞“橱窗”建设。受访干部群众表示,形象工程背后是变了味的“政绩工程”,与实际需求、政策要求不相容的“盆景”建设让当地群众反感,令基层干部无奈。

  ——投入多,收效小,浪费大。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高昂景观工程造价消耗了基层本就有限的资金。在西南地区一少数民族自治州某村,半月谈记者看到一个长约40米、宽约4米的仿古木瓦结构文化长廊。村干部表示,该文化长廊花费约40万元,超过村庄一年的集体收入。山东师范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卫东说,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资源本就紧张,片面追求“景观化”,建设不必要的仿古建筑、广场等设施,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也影响乡村整体布局。

  ——项目叫停易,生态修复难。中部某省一乡村在2021年引进一家生态农业公司,承包村内500多亩耕地,建造起游泳池等游乐设施,还打造了连片花海等景观。半月谈记者了解,正当部分游乐项目准备投入运营时,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行动推行,当地这才意识到踩到了法律红线,对项目紧急叫停。“现在耕地复垦有困难,投资方和农民利益也蒙受不小损失。”该村村干部说,虽然一些建筑设备拆除了,但土壤耕作层已经遭到破坏,部分村民土地流转租金也无法兑现。

  ——重面子,轻里子。半月谈记者观察到,一些地方片面追求门楼建得高、彩绘涂得艳、廊亭建得长,以此向外人证明乡村发展得好。有基层干部直言,目前有些投向农村的项目资金,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如果把本就不多的钱用在“涂脂抹粉”上,则更容易显出“政绩”。

  不搞花架子,不做半吊子

  乡村建设要能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否则只能“悬浮”而不能扎根乡村,最终被抛弃。受访专家认为,部分干部要避免“政绩冲动”,把施政重点放到服务群众需求、培育长效产业、激发内生动力上来。

  墙体绘画扮靓美丽乡村

  乡村建设应聚焦民生期盼。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庆华认为,一些地方和干部忽视群众的痛点和难点,片面追求“景观化”,既不符合乡村实际,又偏离发展重点。一些地方治理者须在主题教育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认识到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尊重乡村发展规律,不搞花架子,不做半吊子。

  加强排查和评估,盘活现有资源。部分受访对象认为,对于已建、在建、待建的乡村“造景”项目要分类整治,注意区分、尽量盘活,避免“一刀切”拆除整治造成资源再度浪费。相关项目建设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主管单位需承担主体责任,加强项目的审批把关。

  保持乡村规划严肃性,从源头避免无序建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肖卫东建议,发挥村庄规划的作用,在村庄设计中,统筹考虑建筑布点、环境整治和景观风貌,加强规划执行和审批监管,明确建筑体量、高度、造型、色彩等控制性内容,避免千村一面,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

  (刊于《半月谈》2023年第13期)

【纠错】 【责任编辑:左栀子】